top of page
作家相片亭予 賴

餐桌上的永續風景

⽂/劉盛梅

  在covid-19疫情肆虐全球的這兩年裡,多數⼈不僅開始Work From Home(WFH),也開始⾃⼰洗⼿作羹湯,對食材的重視程度也⽇漸上升。但可能很多⼈不知道,⾃⼰每⽇吃進嘴裡的蔬菜,營養價值⾼不⾼?栽植過程是否完全採⽤無毒⾃然農法?不過,除了這些疑問,能讓食物的營養價值發揮到極致的關鍵,其實是「⼟壤」。⼟壤健不健康,直接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,⼟壤是我們食物品質的起點,有了⼀沃好⼟,才能產出有品質的食物,提供⼈類有品質的健康。


圖說:關於農林漁牧業的未來,關鍵只有兩個字,就是「永續」。

⼟壤攸關健康環境 影響地球永續甚巨

  不過,有哪些舉措可以讓⼟壤更健康呢?除了不受農藥污染以外,還得兼顧「少量的機械⼲擾」、「多樣性的種植」、「動物性的整合」以及「隨時維持⼟壤的保護層」等四個重點,更進⼀步地說,維持⼟壤健康,不只為⼈類孕育出⼀片豐碩,更和整體⾃然環境、以及地球的永續再⽣耕作,息息相關。

  當植物與陽光進⾏光合作⽤的時候,能將⼤氣中的⼆氧化碳拉下來轉化成碳燃料,⽽這些碳燃料會被輸送⾄植物的根部,再經由植物有策略性的把碳燃料給⼟壤中的微⽣物,⽽⼟壤也會將礦物質輸送植物,這就是最天然也最強⼤的補碳技術。尤其,⼟壤中的微⽣物會將碳燃料製成碳膠,讓碳膠產⽣⼩囊袋,控制⼟壤中的氣流和⽔,這就是⼟壤固碳的⽅法之⼀。也就是說,在健康契作的前提下,我們不僅能吃到營養價值更⾼的蔬果,還能讓⼟壤,存放多餘的碳。


圖說:普世以為排碳元凶是牲畜;不過,國際間曾做過研究,如果這些繁殖場的動物是被放牧,反而能封存溫室氣體。

打破牲畜碳排迷思 放牧封存溫室氣體

  其次,我想打破⼤家對於「動物繁殖場會產⽣極⼤的溫室氣體效應」的迷思。普世以為排碳元凶是牲畜;不過,國際間曾做過研究,如果這些繁殖場的動物是被放牧,反⽽能封存溫室氣體,所以問題並不是出在這些動物⾝上。

  仔細推敲才發現,這些牲畜仰賴⼈類栽植的作物維⽣,⽽這些作物往往在⼯業耕犁的狀況下,使⽤⼤量的農藥、化學肥料及⼤型機具,導致⼟壤弱化,破壞⽣態系的運轉,不僅⼟壤無法固碳,沒有植被的裸⼟,還會釋放過多顯熱,產⽣更⼤的熱氣旋,無法吸引雨⽔,反⽽推開雨雲,不僅產⽣過⼤的溫室氣體外,對⼟壤的破壞,更是對地球永續再⽣耕作的最⼤殺⼿。

畜牧反轉貧瘠⼟地 降低有形無形成本

  前段提及的這份研究也發現,畜牧業者可以有效利⽤⽜群來反轉全球將近2/3的貧瘠⼟地,因為⽜的糞便裡有許多的微⽣物,這些微⽣物,可以讓⼟壤更加肥沃,從惡⼟中開始長出草葉。⼟壤健康、植物長出,⼤地重新恢復⽣機,復甦⾯積越⼤,對整體環境減碳的幫助就越⼤;同時,放養的動物也會更加健康,從產地到餐桌,兼顧環境友善、⼈類健康,同時降低畜牧過程中產⽣的有形與隱形成本,何樂⽽不為呢?

  從草食動物放牧、⼟壤長出草、草抓住⼟壤、活化更⼤的⼟壤⾯積,到從⼤氣中拉下⼆氧化碳進入⼟壤存放,這就是所謂的永耕。永續農業不僅養活⼈類,同時⼜能延長地球壽命,也是未來國際間必定走向的永續新模式。

  最後,除了懷著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⼼,感恩⼤地與農⼈辛勞過後的珍賜,更可以透過⼩額捐款或直接⾄產地購買,實際⽀持永續再⽣耕作與林下經濟。這些也是台灣永續價值顧問團隊最擅長的永續服務之⼀。我們號召台灣企業,跟著我們⼀起先⾏,走向世界,不僅能為企業帶 來美好的共存與共榮,也是我們唯⼀可以留給世世代代最重要、且珍貴的⼀⽅風景。

(撰⽂者為台灣永續價值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部產品經理。)

51 次查看0 則留言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